媽媽贈送布偶鼓勵成就動物學家 Esther Chu:別讓孩子失去夢想

親子

發布時間: 2018/05/21 13:17

最後更新: 2020/05/18 12:44

分享:

分享:

最近和一班爸媽分享夢想,用這個發夢王「約瑟」作比喻,他的故事為人熟悉,音樂劇大師Andrew Lloyd Webber早期也以此聖經人物的事蹟創作了《約瑟的神奇彩衣》(Joseph and the Amazing Technicolor Dreamcoat),成為他其中一齣享負盛名的作品。

約瑟愛發夢,經常告訴兄弟他的夢境,甚至說有天兄弟會拜倒他。當時,約瑟並不知道這夢對他將來的重要意義。而妒忌的兄長們決定要把這牙擦仔除掉,看他怎樣夢境成真?

結局當然是大團圓,約瑟逃出被殺害的新天,幾經折騰,最終成為宰相,兄弟們真的要跪拜他。原來他的夢最終能拯救家族脫離饑荒,是那種要到結局才知原委的典型夢想成真故事。

我相信每個人與生俱來都有夢想,假若夢想能夠實踐,除了能影響身邊家庭朋友、甚至可以改變社會。因為夢想總是充滿熱情,而熱情總能澎湃地感染別人。

例如動物學家Jane Goodall,自小非常喜歡動物,10歲時候開始孕育「到非洲和動物一起生活」這個夢想,她媽媽送她一隻布偶黑猩猩作鼓勵。最後,Jane真的到了非洲研究黑猩猩,更以她的專業知識拯救瀕臨絕種動物,成為國際知名的保育學者。

而黑人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,他在1963年的演講〈我有一個夢〉震撼全世界,演詞說:「我夢想有一天,我的四個孩子將在一個不是以他們的膚色,而是以他們的品格優劣來評價他們的國度裡生活。」因著這個夢想,促使他爭取黑人平權,消除種族歧視的陋習,深切影響當時的美國社會。

當然,他們幾經波折、其至賠上性命,才能夢想成真!至少,他們的成就都是由夢想出發。

今天香港的家庭、社會、教育以及職場有否鼓勵夢想?香港人有沒有時間及空間去發現夢想呢?

在分享會中,我問大家:「你哋細個有冇試過發夢,希望將來成為一個點樣嘅人?」

本以為這是一條非常簡單易答的問題,怎料大家都出現茫然的表情、忽然一片沉默、眉頭鎖起、彷彿正在努力擠出丁點要像樣的答案!

一位媽媽終於打破沉默:「我細個淨係希望賺錢,大個可以照顧父母安安樂樂生活,我真係唔記得有乜嘢夢想!」

另一家長也開始回答:「我細時叫自己要讀好書,冇諗太多!其實我而家做緊嘅嘢都唔係我最想做,但係我又諗唔到自己想做乜嘢?我其實唔知乜嘢係夢想?」

之後,幾位父母也開始附和相類似的答案。他們當中大多是受過教育的專業人士,童年都是循規蹈矩,從不踩過界的。他們老早已經被種種期望去除夢想可能,成為順命一族了。

在香港,沒有人比周星馳更了解什麼叫夢想,他曾有此名句:「做人如果沒有夢想,跟鹹魚有什麼分別!」

他明白失去夢想能力,也會失去創作力和想像力,沒辦法令生命有更多可能,只會令生活營營役役的枯燥,抑或麻木,甚至迷失,和再沒有動力的鹹魚沒有分別。

說到迷失,令我想起前幾天和一位朋友茶敘。她寫親子專欄,網上文章經常被轉載。朋友告訴我近期發生的這件事。由於搞活動,認識了幾位媽媽。最近發現,當中某些媽媽竟然照板煮碗,把她的文章風格、行文的遣字用詞、甚至活動時的拍照角度,照板煮碗地搬到自己的網誌中,據為己有。

認識這班媽媽的人,都知道網誌內容及風格一點也不似她們的真實性格,彷彿盜竊了朋友的身份,有點像球鞋New Balance和新百崙搞不清的抄襲荒謬!

朋友說,其實她不太介意,反正也不是為賺錢。她反而同情這班媽媽,她們全都是讀飽書,有些甚至出國留學,卻不知自己是誰,不了解自己適合什麼,屬於人做我做的跟風一群,因為她們都是被父母事事安排的操控下長大的。生了孩子後,她們更加迷失。雖有娟好的外表,內裏卻很空洞,除了自己原本的工作,也不知道自己再能做些什麼?更惶說有什麼夢想!

直至接觸社交網絡世界,原來是可以得到關注的,由於認為自己沒有什麼特別,於是抄襲別人的角色,務求得到點點讚許,從而肯定自己的存在。

網路讚許,恍如浮雲,可以來去無蹤。抄襲別人,失去自己,亦很疲累。與其追求「Like」,倒不如追求些更有意義的事情,對自己發揮更多想像,發展一些人生未見的可能!

其實每個人都是原創的,必有一些屬於自己的原創DNA,只要發現自己的獨特元素,必定比抄襲別人生命精彩。大家倒不如聽聽自己的心聲,尋回兒時已經忘記的夢想,或許你是下一個改變世界的人呢?

《約瑟的神奇彩衣》中有這一首名曲「Any Dream Will Do」,歌詞說:「我穿上金邊的夢幻彩衣,色彩美妙奪目,東方破曉,世界正在甦醒,任何夢想都可以...................。」

父母沒有夢想,也不懂讓孩子追尋夢想。希望父母可以甦醒,不做咸魚,讓任何夢也可能成真!

文章獲我家孩子不上幼稚園授權轉載。

撰文 : Esther Chu